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大中小”各学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教育实效,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育人合力。
为响应学校推进关于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建共进体系的号召,2024年7月16日,西北民族大学赴甘南玛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研实践团与玛曲县政府宣传部精神文明中心联合,对当地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实践团成员为中小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现场
通过把大中小学都强调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放在一体化建设中协调统筹,抓住内容衔接这一关键环节。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实践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当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结合,与当地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互动游戏、主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实践团成员为中小学生普及“什么是民族交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中小学生讲解民族交流中的科学技术的交流
实践团成员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述了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如民族服饰、节庆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分享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着重强调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全面且包容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参与活动的全体学生颁发“小小交流员”证书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怀着真诚与耐心,认真倾听当地学生的心声和故事。他们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营造出轻松而亲切的交流氛围。学生们畅所欲言,讲述着自己身边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小故事,有的同学谈到与其他民族小伙伴一起参加校园活动时的欢乐场景,有的同学分享了在不同民族家庭中体验到的独特风俗。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聆听每一个细节,从学生们的描述中去感受他们在民族交往交流中的真实情感,深入了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需求,包括对更多跨民族交流活动的期待、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渴望以及在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等。
图为玛曲县政府宣传部精神文明中心工作人员为参与活动的学生准备书籍
图为玛曲县政府宣传部精神文明中心工作人员与实践团成员一起为学生分发书籍
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当地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实践团成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大家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甘肃头条)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